close
罹癌後思索著:若一口氣 呼吸 不過來, 會到哪兒?
是否能理想的,優雅安然地走向死亡? 或是出乎 預料一腳踏入死境?
死亡的定義是指身體死亡?另外還有著中陰身(意識)、未知的死後……地球意義上的死亡(所有現存的人都不再知道你)
最終要能放下懸念,告別“我的”生命前去生時嚮往的淨土。 或者是不由自主 轉換角色 ,粉墨登場再度扮演輪迴大戲中的一員。
對於死亡,不管事前如何安排準備,定義上的死亡 來臨時,沒有家人是準備好的。2024.6.9 82歲的劉勳老師在文化中心倒地後,送高醫沒救回來就過世了,這麼好的人,盡責教導學生到最終,真太難以接受……追思會以瀟灑離開沒受病苦折磨,告慰子孫。
我只能以‘’生命的終點,是另一個生命的起點。‘’來開解自己
對可預期死日的自己,我至少準備著:
與醫護們 一同用心治療、對自己深信的宗教發願、與親友們溝通活的方式或死後的儀式。
自己 道謝、道歉、道愛、道別 平順辭世
直心面對生死: 凝視死亡、面對生存,身雖苦、至少心不苦患(也算身心分離?)
宮崎駿作品中強調生命是很神聖的,跟光影同時存在一樣。是一體兩面的:影子有多大,光線就有多強
生時:盡力盡責,努力成為生存在其中、趨近完美社會的螺絲釘,更要活得好:從心地下工夫、收攝、覺知,克服習氣、不要活得讓親友嫌棄,有儲蓄習慣,補足社會安養功能的不足。
病時:心靜,明瞭接受疾病,配合西醫治療且無憂無懼
老時:心如赤子保有熱誠,且不失尊嚴(靠年輕時攢下的身心靈及物質本錢),不給自己壓力,就是最好的方式
臨終時聽:心經、法華經、金剛經,滿意平靜的離世
(生時先錄自己頌經的聲音,免得到時候聽不清楚,影響平靜)
千載輪迴,一次次的相遇,一回回的離別 ,世間匆忙 ,喜愛的人也少能常相聚,生命末期更不需勉強自己與不喜歡的人相處。生命揮灑似是一幅美麗的畫,讓筆筆相互呼應,修飾之前有意或無意間的失誤,最後成為自己欣賞接受且滿意的成品。
亡者無人回來報信,即使生前信誓旦旦的說好方法。
請親友不要悲傷,就當我出發去沒有歸期的旅遊!
希望除了書籍、樂器、財產和衣物之外,沒有其他雜物留下。也就是說,必須在有生之年,把這些興趣一來買的雜七雜八的東西處理掉,雖難以斷捨離還是要好好的與物道別。
身處南臺灣,一年總會經歷超過30天以上的燥熱天氣,燥熱的風吹拂在暴燥的人身上,是最好的修行時機。
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語淚先流
有的人你是他生命的過客,他卻是你記憶裡的常客,常在記憶中。也在發現罹癌2年後,也發願讓自己活成一道光,可以照進他人黑暗的心靈,驅散黑的濃霧。
我擁有30年甜蜜時光加上35年自傲的人生經驗
樂曲
莎莉花園
柴可夫斯基之憶
葛利格
What a wonderful world
愛的真諦
感恩的心
。
布拉姆斯第2號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6分鐘
for男Sha La La
全站熱搜